第140章 ,观摩学习的收获,完成素描写生_重生大画家,有系统就是任性
顶点小说 > 重生大画家,有系统就是任性 > 第140章 ,观摩学习的收获,完成素描写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0章 ,观摩学习的收获,完成素描写生

  班里几个同学一起吃饭,谈论关心的话题,虽然环境嘈杂,但也其乐融融。

  姜哲明白,付敏今天主动找自己谈话,是因为自己有过参赛的经验,想从自己这里知道一些有用的信息。虽然对方问话的方式很直接,但反而给人感觉更真实。

  几个人吃完饭,一起离开。

  此时,食堂就餐的人也逐渐减少。

  姜哲走出食堂大门时,看到马尾辫袁晓晗和一个女生迎面走过来。

  她们边走边说话,走到近处时,姜哲礼貌的打招呼。

  袁晓涵也礼貌的回应。

  姜哲向她旁边扫了一眼。

  袁晓涵旁边的女生,比她略矮一点,所穿衣服比起袁晓晗明显老旧许多,身形偏瘦,眉眼带笑,有种柔美的感觉。

  姜哲对袁晓晗没有过多关注。那个任务,随他去吧。

  他回到寝室,在午睡前,考虑下午的创作。

  今天上午对作品调整之后,姜哲还是不太满意。尽管作品在班里已经很出众,但他想要更好。

  为了这次创作,动用了一次宝贵的观摩观摩大师作画的学习机会。所以,他想尽自己的力,做到最好。

  ……

  姜哲从午睡中清醒后,没有急着去画室。他点开系统,打开观摩学习的页面。

  观摩学习的画面,还保持在上次暂停的状态。

  他点击继续学习。

  模拟学习画面继续。

  系统模拟演示过大卫的创作过程,接着以米开朗基罗其他存世作品为模板,继续进行模拟。

  模拟的顺序是按时间线进行。

  1508年,33岁的米开朗基罗,开始创作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,至1512年,37岁时完成;

  1513年,开始创作雕像—摩西,至1516年,41岁时完成;

  1523年,48岁创作完成雕塑—圣母子;

  1524年,49岁创作完成雕塑—河神;

  1530年,55岁创作—抽箭的阿波罗;

  1533年,58岁创作完成雕塑—胜利之神;

  1535年,开始绘制—末日审判,至1541年,66岁时完成创作。

  1545年,70岁完成尤里乌斯二世陵寝与保罗礼拜堂穹顶壁画—圣保罗的归宗;

  1547年,72岁被保罗三世任命为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总建筑师,至1550年,75岁创作完成保罗礼拜堂穹顶壁画—圣彼得的磔刑;

  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离开人世,终年89岁。死前数日,仍在雕刻—隆达尼尼的圣母哀悼基督。

  系统演示过程结束,姜哲沉浸在观摩学习中,无法自拔。

  系统根据现有作品资料,模拟了很多作品的创作过程,让姜哲留有深刻印象的,首先要数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。

  壁画的主体部分为—创世纪,由九幅画组成。主体周围的壁龛上画有十二位男女先知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最后的审判。这幅作品,是米开朗基罗画在西斯廷教堂华丽的穹顶下的祭坛壁面上。正是其上方的天顶壁画创世纪,帮助米开朗基罗在三十多岁时就声名鹊起。

  米开朗基罗创作壁画,是将图像绘制在湿灰泥上,日复一日的、仔细的描绘,需要大量的准备计划,绘制一系列精彩的草图,包括从早期的动态构图设计,再到完善人物和头部的研究。

  系统这些根据现有草图,模拟出的绘画过程,尽管可能与真实有差距,但依旧让姜哲看的如痴如醉。

  姜哲从回顾这次观摩学习,真正理解后世研究者对米开朗基罗的评价。

  终其一生,米开朗基罗都以雕塑家自居,并认为雕塑是绘画的指导者。他的作品浑然天成,有一种由内而外不受束缚的力量。

  尽管姜哲是想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,学习绘画知识,而系统模拟的作品,以雕塑为主,但是,这一次观摩带给他的震撼和认识,已经足够消化很久。

  总而言之,他认为这次观摩学习,收获满满。

  他关闭模拟学习的页面,就看到系统页面提示:

  玩家观摩米开朗基罗的创作过程,收获新技能。

  姜哲打开看到自己的技能栏,看到里面多了两种技能——壁画和雕塑,只是,这两种技能,还处在未入门状态。

  他估计,可能是自己只看过程,没有实践的原因。

  他没有去体验新技能,趁着刚刚看完演示学习,记忆深刻,开始品味着大师绘制草稿的过程。

  虽然这些草稿,仅仅是为壁画做的准备工作,但依旧能够让有所收获。

  姜哲带着观摩学习的体验,来到画室,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。

  看完了大师的创作过程,眼界得到提高,再看自己的画,很快就能找出差距。

  看到差距,再解决问题,就能有的放矢。

  姜哲开始调整自己的作品。因为修改涉及的范围很大,所以,只能一步步的进行。

  他先擦掉一些觉得无用的地方,减弱次要的细节,突出雕塑的整体美感。

  随着改动,画面主要部分的虚实变化更加微妙,一种崇高的美感得到突出。

  不知不觉,姜哲画到傍晚。

  直到他觉得光线减弱,已经不利于作画,才停笔,观察自己的作品。

  虽然改动了一些地方,但这幅画似乎还可以更美。

  姜哲琢磨,明天还有一天时间,应该够用了。

  这时,班长回到画室。下午,她陪着带着五个人献爱心的同学去献血。

  很多人见到班长,问起献爱心的经过。

  听着班长说起过程中的一些细节,几位没能争到机会的人,只能暗自惋惜。

  姜哲在班长讲述经历的时候,看了其他同学的作品。

  所有同学的创作,都进入收尾阶段。收尾,是很考验才气的阶段。

  他离开画室,去食堂吃饭的时候,还在琢磨这次创作的成败得失。经过反思,发现了自己在绘画方面存在的问题。

  其中的一个问题很明显,就是他在学画阶段,包括上一世养成的绘画习惯和意识,有利有弊。

  例如,老师经常在学生初学素描时,教他们用直线概括形体的办法,甚至总结出类似宁方勿圆等方法。这种办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抓型的能力,对学生的学习有好处。但如果过度强调,或者一味强调,就会忽视另一些训练,比如弧线的训练,以及对物相美感凝炼的能力。

  姜哲在观摩大师创作的时候,感受最深,收获最多的就是营造美感。

  米开朗基罗一直强烈地追求灵魂之美与理智之美,自然与物质之美。很多人观摩他的作品,会想到同一个词——崇高。这也是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们的总结。

  他有了新的认识,就意识到自己以后的练习,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。

  姜哲和陈嫣吃过晚饭,回到寝室,看见邵辉在喝葡萄糖。

  他知道邵辉在班里也争到献爱心的机会,就问道:“感觉怎么样?有没有不舒服?”

  邵辉放下葡萄糖瓶子,说道:“没事儿,就是体温有点变化。大夫说了,正常现象。”

  他打开桌子上的塑料袋,对姜哲说道:“学校发了一些食品,你尝尝。”

  姜哲急忙拒绝:“不行,这可是你的滋补品。”

  邵辉说道:“没事儿,我一个棒小伙,这点事算什么?”

  姜哲看邵辉精神状态还不错,就换了话题:“甘文杰好像没回来,他是不是找女朋友了?”

  刚才一直在补作业的杜鑫,抬起头来说道:“我感觉像。他这两天的状态有点亢奋,他自己不说,我们也不好问。”

  说罢,他收起书本作业,对姜哲二人说道:“我去找同学玩。”

  邵辉开玩笑:“嫂子打电话过来,我们怎么说?”

  杜鑫笑呵呵的出门:“今晚应该不会打电话。”

  邵辉继续阅读小说。

  姜哲拿出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一本素描集。

  图书馆的画册太多,只是有一些书不能外借。

  他从可以外借的书籍中,找到这本带有米开朗基罗作品的书。其中有一幅他很喜欢的作品——最后的审判(草图)。

  这是米开朗基罗大约在1534-1536年创作的作品,用黑色粉笔与红色粉笔绘制。

  姜哲在观摩模拟创作的时候,重点关注过这幅作品。

  眼前的画册印刷水平一般,当做参考还是可以的。

  他拿起一支炭笔,开始临摹这幅草图。

  在临摹过程中,他刻意的纠正创作一些问题,实践自己在观摩时的感悟。

  这种训练,不仅需要积累,更需要思考,反复琢磨,如果自己来描绘新的形体,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方法。

  思考与练习交替进行,让他忘记了时间。知道邵辉三人陆续休息,他才关灯睡觉。

  周五,姜哲带着体验与收获,修改自己的作品,直到下午3点。

  班长开始组织完成作品的同学,收拾工具,布置画室。

  姜哲端详自己的这幅素描写生,虽然还没达到最满意,但自己已经尽力了。

  班长来到姜哲身边,见他还在观察,就笑着说道:“行了,别看了。已经够好了。你太认真,给我们好大压力!”

  姜哲放下画笔,答道:“好,收工,不给伱工作增加压力。”

  他收拾好画具,按照贾老师的布置,和同学们把作品摆成一排,然后打扫画室。

  今天是周五,又可以回家过周末。

 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。

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di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d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